本章作为对徐波重金“悬赏”的回应,由两篇文章合并而成,第一篇介绍了徐波此人的抽象言论,第二篇介绍多益这一公司的发展脉络。
-
沃德尔:劳动与劳动过程
本文尝试为布雷弗曼(Harry Braverman)的经典研究进行辩护。通过解构 “控制 - 抵抗范式“(control-resistance paradigm)的局限,文章指出:劳动绝非单向度的技术规训对象,也不是对资本控制的消极抵抗,而是主客体辩证互动(subject-object dialectic)的实践场域——这意味着劳动过程场域之斗争同样通向劳动解放之整体斗争。 布雷弗曼的二维框架启示我们 —— 劳动者的默会技能(tactic skills)、主体性抗争(subjective resistance)与资本结构化对抗(structured antagonism)的交织,构成了劳动过程动态演化的底层逻辑。在建立复杂具体的分析框架的同时,不应忘记马克思的预言:“资本主义生产自身培育着否定自身的物质条件”,着力理解劳动过程的客观结构与斗争场域如何孕育通向工人阶级解放政治的道路。
-
劳动调查的艺术(一)
我们拒绝悲情的、人道主义的叙事,建设一个可复制的介入方案:从设计第一个”低成本调查计划”,到在劳务市场和中介现场建立信任的多种话术,再到把语音备忘录和便签变成证据和笔记的操作。当资本霸权正在将劳动过程抽象为数据下的阴影,唯有扎根尘土的调查技艺,能让不可见的压迫重新显影、反抗如熔岩流动。
-
理论 | 计算与算计:数据标注劳动中的算法补足组织
本研究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产业为案例,解析中国平台劳动的再嵌入现象。通过分析为期两年的田野调查和154个半结构性访谈资料,构建了“算法补足组织”的概念框架,探讨了“补足组织”如何衔接算法与平台劳动,使之再嵌入回社会关系。由地方政府介入的算法补足组织依据自身组织资源和逻辑,弥合了算法控制所带来的部分潜在劳工问题。在特定情景下,算法补足组织还可能与劳工形成利益同盟,调动组织资源消减算法黑箱特性,联合对抗过度算法控制,这一事实挑战了算法冷漠性等相关理论。
-
时评 | 何以为罪:从某工业大学开除李某事件看性别民族主义
父权制-民族主义者由此直接继承了来自白人世界的殖民主义观念。正如同男人通过凝视女人成为了男人,民族主义者通过凝视Zeus成为了殖民主义者。因此,现在的民族主义者和过去的殖民主义者和解了,他们通过内化这些概念成为了文明人。第三世界女性在此过程中被落下来,她们不仅被外国男性当作野蛮人,还被本国男性当作野蛮人。在这这个意义上她们承受着双重规训——同时包含着性别压迫和种族规训。